AYX·爱游戏-蒋叶非,最难忘首次执裁国际比赛 历经挫折才能收获成长
1
2025 / 09 / 22
费若秋与击剑的缘分始于童年,出生于中国上海的他AYX·爱游戏,10岁随家人移居法国巴黎,在法国这座击剑运动底蕴深厚的国度,他很快被教练发掘,进入专业训练体系。“击剑是欧洲的贵族运动,但更是智慧与意志的较量,”费若秋回忆道,“在法国,我学会了如何用剑尖思考。”
他的职业生涯堪称辉煌:曾入选法国青年国家队,获得欧洲U23锦标赛银牌,并多次站上世界杯分站赛的领奖台,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,27岁的他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意外的决定——退役,并申请赴美攻读硕士学位。“许多人问我为什么在巅峰期离开,但我始终认为,体育生涯是人生的一部分,而非全部。”
2022年秋,费若秋踏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,从运动员到学生的身份转变并非易事。“第一次写论文时,我对着电脑发呆了一整天,”他笑道,“过去我的‘战术’是进攻对手的破绽,而现在是要破解学术问题的逻辑。”
他选择体育管理专业,源于对体育产业未来的思考。“欧洲体育产业成熟但趋于保守,美国则充满创新与商业活力,我希望通过学习,将来能推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。”他的研究课题包括“数字化时代击剑运动的推广策略”及“奥林匹克品牌价值的跨文化传播”,试图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。
击剑训练与学术研究看似毫无关联,但费若秋认为二者本质相通。“击剑要求瞬间决策能力,而学术研究需要长期专注;前者是爆发力,后者是耐力,但它们的核心都是对‘卓越’的追求。”
他曾在哥大击剑俱乐部担任志愿者教练,带领业余选手训练。“当我看到那些商学院的学生一边研究案例一边练习步法时,我突然意识到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可以如此自然。”他还参与策划了“常春藤击剑邀请赛”,将欧洲技术理念引入美国高校体育圈。“体育是一种世界语言,它能打破文化隔阂。”
费若秋的规划清晰而坚定:毕业后投身体育教育事业,尤其关注青少年体育发展。“中国有许多极具天赋的击剑苗子,但国内体系更注重竞技成绩,而非运动员的长期成长,我希望搭建一个平台,让年轻人在追求体育梦想的同时,不放弃学术与人格的培养。”
他亦提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契机:“我会以学者身份参与奥运相关论坛,探讨体育如何促进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对话,过去我是‘参与者’,现在我想成为‘推动者’。”
采访尾声,记者问及他如何评价自己的跨界选择,费若秋沉吟片刻答道:“击剑教会我,胜利不是终点,而是应对下一次挑战的起点,就像在哥大,我学会了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——过去我的舞台是14米的剑道,而现在可能是整个体育产业。”
他引用法国哲学家加缪的话:“体育是‘一种对人类意志的赞美’,无论是刺出决定性一剑,还是写完一篇论文,本质上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探索。”
窗外,纽约夜幕低垂,哥大图书馆的灯火次第亮起,费若秋合上书本,微笑着说道:“我的剑现在藏在笔里——但谁知道呢?或许某一天,它又会以新的方式出鞘。”
(完)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